广二 104
编号:桂审证字第006号
品种来源
该品种是广州市农科所,于一九七三年晚造从大田“广二5—3”变异单株中,经三年六造的系谱选育而成的早籼中熟种。一九七八年钦州地区种子公司引进。
产量表现
一九七八年晚造在钦州县东南大队十一生产队试种2.1亩,单株植,平均亩产870斤,七九年分发全地区七个县、市及部分公社农业站试种。八○年早造开始参加钦州地区区试,十七个点(农村点九个)平均亩产806斤,比对照种珍珠矮亩产691.7斤,每亩多收114.3斤,增长16.5%;八一年早造遇低温阴雨及稻瘟病大发生,平均亩产还达659.5斤,比对照种珍珠矮亩产603.4斤,每亩增产56.1斤,增长9.3%;八二年早造平均亩产755.9斤,比对照种珍珠矮亩产678.2斤,每亩增产77.7斤,增产11.5%。
1979~80年早造在玉林地区农科所的南方稻区良种区试中也表现很好,其中79年亩产733.5斤,比对照种南京11号增产9.7%,80年亩产930斤,比对照种南京11号增产6.39%,比广选3号增产8.1%。在区农科院试点,79年亩产1031.5斤,与对照种南京11号平产,80年复试,亩产1075斤,比对照南京11号增产7.2%。1980年早造,梧州地区进行区试,九个试点,平均亩产817.48斤,比对照广选3号增产22.78%;81年早造复试,九个试点,平均亩产792.7斤,比广选3号增产28.23%,两年全部试点都增产、入选。1981年由区农科院推荐参加自治区早稻区试,据全区23个试点的总结综合,平均亩产855.9斤,比对照广选3号增产11%,按稻作区统计,桂南、桂中、桂北、高寒山区分别比对照增产7.3%、11.8%、18.6%、1.6%。1982年复试,全区22个试点,平均亩产891.4斤,比对照广选3号增产12.4%,按稻作区统计,桂南、桂中、桂北、高寒山区分别比对照增产16.2%、12.6%、9.3%、0.23%。1983年继续参试,改作该熟组的对照种,据22个点综合统计,平均亩产889.9斤,比广选3号亩产815.5斤,亩增74.4斤,增产9.1%,其中桂中、桂北高寒山区分别增产10.4%、7.5%。
特征特性
在桂南地区,早造种植全生育期125~128天,株高95~100厘米;晚造种植全生育期105~110天,株高80~90厘米。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中等,秆较坚韧、弹性好,不易倒伏。生长前期叶片稍弯,后期3~4片叶收拢挺直。叶片叶鞘绿色,植株生长整齐,繁茂性好,有效穗多。苗期抗寒性强,后期转色顺调。穗呈半圆形,穗长21厘米,每穗120粒左右,结实率80~85%,千粒重25.6克。谷粒阔卵形,谷壳秆黄色,无芒,稃尖无色。抗白叶枯病、纹枯病能力比桂朝2号强,轻感叶瘟、稻颈瘟,出糙率80~81%,腹白大,米质中等。
栽培要点
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早造在桂南地区,可在二月中下旬开始播种,秧龄25~30天为宜。
2.插秧规格:中等瘦田以5×3、6×3(寸),中上肥田插6×4寸为宜;插植苗数,因土壤肥力而定,中下田插足基本苗16~18万,肥田插12~15万苗为好。
3.基肥要足,追肥要早。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氮、磷、钾化肥。插后8~10天追第一次肥,插后二十天内追完第二次肥,争取插后25~30天内够苗。整造用肥以纯氮16~18斤为宜。
4.合理排灌,掌握“浅、露、晒、润”的排灌方法,特别山冲田更要注意晒田,以利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转化,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减少病害发生。
5.翻秋栽培,以嫩壮秧为主,一般秧龄15~20天为宜,争取立秋前插完秧,插足基本苗。该品种在沿海地区因风大易感白叶枯病,要注意早防治。
适应范围:适宜于桂南、桂中、桂北稻作区推广。
- 浏览 331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