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是全国农作物重要制种基地,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入圃、入库保存量居世界第二位。”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南人,陈业渊对故土的热爱,习惯站在职业赋予的独特角度。他凭香蕉科研成果获得过海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凭种质资源成就几乎拿遍国家农业科技领域最为知名的各项大奖;单位年轻人眼中,“他对工作要求苛刻,达不到要求会发脾气训人.可只要忙完工作,他立马变身一枚和蔼可亲的小老头儿,喜欢与我们打成一片。”
不久前,他刚刚为海南农业进行产业技术支撑体系设计,为海南主要农业产业获得长期稳定支持出谋划策,比如,逐一设定岗位技术专家。国家项目审核专家看过方案后断言:“为海南操盘的是位老手。”
又是一年芒果花绽放,陈业渊(右)在广西芒果园中指导生产。中国热科院品资所供图
“8小时内出不了科学家,不吃苦怎么能干农业?”
陈业渊的微信头像,是一个巨大的芒果,由百十个各色芒果拼成。他的主要科研方向是芒果,本人是国家芒果品种认定牵头专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下称热科院)芒果行业科技首席专家。海南是陈业渊科研根据地,37年来从未离开。
1984年,陈业渊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回到海南,进入热科院工作。不久前,他刚刚卸任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下称品资所)所长一职,现任院务委员。一辈子研究“种子”,接下来,他对自己下一步的科研规划是投身南繁。
陈业渊中等身材,黑黑瘦瘦,不苟言笑,看上去格外严肃。说起自己从事的种业科研,他常说,“种子的科学进程周期长,科技含量高,难出成果。做种业科研,要沉得住气,坐得住冷板凳,吃得了苦。”
陈业渊刚入行吃的苦,起点蛮高的。陈业渊所学专业是果树栽培,可那时海南规模种植的经济果树很少,刚工作时他只得跟着前辈研究油棕。一年后,他被派往西非塞拉利昂,指导当地人栽种油棕。这是国家任务,全国各地共抽调30多位科研人员共同前往。
塞国粮食至今无法自给,30多年前条件更是格外艰苦,工作地点距首都200公里,大家住在铁皮房里,想吃蔬菜只能去挖野菜,电还得自己发。陈业渊每天要带领100多名当地人步行到基地种油棕,徒步往返需要两个多小时。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半年后,大家开始围圈养猪,开荒种菜,给菜园浇水得从河里挑———那里有鳄鱼“常住”,异常凶猛。
驻塞3年,来自中国的年轻人没一个离开塞国,流在田里的汗水换来油棕产量明显提升。
有塞国经历打底,陈业渊回国后“觉得干啥都不叫苦”,对自我要求严格,培养自己长时间专注工作的能力,经常忙到凌晨三四点。没曾想,这样的作息几乎贯穿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
“8小时内出不了科学家,不吃苦干不了农业。”这种工作方式形成根深蒂固的生物钟,现在已经调不过来了。他无奈地说:“我每晚12点前总是特别清醒,难以入睡,睡不着的时间常用来工作。”
“老师对物质需求简单,娱乐极少,尽量躲避应酬。”让罗海燕特别敬佩的,是陈业渊长时间专注工作的能力,她是陈业渊带出的硕士研究生。
芒果专家看芒果,看到的都是问题。中国热科院品资所供图
名列世界第二位 提升海南芒果种质资源保存量
陈业渊的事业从热带水果起步。1989年,热科院重建院果树研究室,由他来牵头。
当时香蕉是海南产量最大的热带水果,也是他最早的科研方向。几年时间,他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使每公顷产量提高了6吨。更重要的是,他在国内首次研发、规范香蕉种质资源的评价、保存技术标准,并制定了新标准。这一成果让他获得海南省科技特等奖。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热科院,我们那一代科研人员都高度关注着海南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科研。”香蕉科研中后期,陈业渊注意到海南芒果产业发展科技含量不高,种质资源尤其落后。
20世纪末,芒果在海南还是小众产业,“全岛只有零星种植,亚龙湾的海螺农场种了400亩,已是全国最早的大面积种植区。”于是,陈业渊从已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香蕉转战芒果。他主持了多项省部级芒果科研项目,构建了一支芒果产业技术创新团队,20多年间,团队共为海南收集保存国内外芒果种质资源721份,占国内全部保存量的99%,成为世界第二大芒果资源国,“第一位是芒果原产国印度”。
成为品资所主管科研的所领导后,陈业渊率领团队参与国家重大资源引进项目,热带作物中珍贵的抗病、丰产种质资源被陆续引进。拿海南举例,20多年来,入圃(库)保存热带种质资源共4万份,其中2万份是陈业渊负责的国家项目引进的。“最初仅仅是参与国家项目,因为成绩突出,我们的项目最终被纳入国家工程。”
在国家支持下,陈业渊推动项目滚动实施近30年,经过海南广大种业科研人员共同努力,至2021年5月,海南入圃(库)保存的热作种质资源数量居至世界第二位!他带团队创制了50份优异芒果种质,筛选出42份优良育种材料,被100%直接推广。其中的13份,现已成为我国主栽品种。
“2000年以后,陈首席策划了全国芒果行业重大科技项目,将全国种植芒果的6个省份共60多位专家组织起来,从育种、栽培、保鲜、物流,对芒果进行全产业链的科技支持。”李贵利是四川知名芒果专家,主要负责攀枝花干热河谷芒果种植项目。他加入这一项目时,攀枝花的芒果种植面积不到20万亩,在项目的支持与推动下,5年时间,迅速扩种至103万亩。
在贵州、广西芒果科研人员眼中,陈业渊不遗余力地推动科研服务农业产业,“陈业渊做科研,从不盯着一城一地,而是放眼全国,促成热作资源大联合、大协作,形成协作研究网络。”广西芒果研究院院长黄俊斌说,陈业渊为全国芒果科研人员搭建了全国芒果科研共享平台,大家可以自如调动芒果资源解决生产问题,参与产业规划。
近十来年,陈业渊还搭建了国家自然资源共享平台热作子平台,联合全国热区各省份的23家单位、359名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将全国热作资源圃(库)连接在一起,融汇成一个巨大的网络,沉淀了海量数据。平台现已运营18年,步入成熟期。“2020年,该平台全年仅实物共享服务就超过8万份次。”陈业渊告诉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引进资源,发力芒果,搭建平台,陈业渊为海南、为我国热作资源策划了三大工程,也赢得殊荣加身———先后获省部级奖励20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陈业渊(中)在贵州指导芒果生产。中国热科院品资所供图
为海南农业产业设计长期支持计划
十多年前,国家全方位建立各产业技术体系,其中农业版块选了50个作物,种植面积超过500万亩的作物才有资格入选。根据入选产业,各省随之制定相应的省级配套技术体系。随着橡胶、香蕉、荔枝等作物入选,海南省也一直在谋篇布局配套工作。
今年春节后,陈业渊受委托制定海南省农业技术体系工作,他组织30多位专家共同参与。项目涉及海南种植业、养殖业与畜牧业,仅种植业就涉及几十种作物,海南人熟悉的芒果、菠萝、绿橙、火龙果、咖啡、胡椒、椰子等等都被列入。
陈业渊为每个产业从种源到产中、产后以及保鲜加工,都进行了科学规划,同时设计岗位科学家跟进,对产业予以长期支持。100多页方案交上去,国家项目审核专家看后评价道:“报告的主持者应该是位老手,很熟悉产业,编写符合海南实际与国家要求。”
采访约在陈业渊海口的办公室,这位以严谨闻名的科学家,办公室异常整洁干净。桌上文具摆得中规中矩,文件与资料像刚抽出的成沓A4纸一样整齐码放,高高地摞着。
“我刚工作时,看到老同志拿了国家项目,三五千元足以让大家激动好久。等我们接过担子时,国家拨下来的项目经费动辄数百万、上千万元。”对比前辈,陈业渊明白自己肩头的使命与责任,“我们60后是幸运的,踩着改革开放大潮,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工作。现在热带种业科研在很多领域是领跑状态。”
37年坚持奋战在祖国热作资源领域的陈业渊,已经在为海南种业的明天,谋划着更多的领跑项目。
- 浏览 619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