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信息网
南海岛礁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南海岛礁由200多个岛屿、沙洲、礁滩组成,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等群岛。其中,面积最大的天然岛是西沙群岛的水兴岛,总面积约1.85km2,最大的人工岛为南沙群岛的美济礁,面积约6km2。南海各岛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士,是我国最早发现、最早开发、最早管辖的海域领士之一。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km2,南北纵跨约2000km,东西横越约1000km。 南海岛礁属典型的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终年皆夏,光热条件充足,年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因各群岛的地理位置不同而有差异。年平均气温在26.5-27.9℃,年降水量为1357-2000mm,但分布不均匀。千湿季节分明,每年6-11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是台风、暴雨等灾害性气候多发期;12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降水稀少。各岛屿土壤成土母质较单纯,除了石岛的成土母质是火山岩外, 其余主要是第四纪的珊瑚、贝壳碎屑灰岩。由此发育而成的磷质石灰土和滨海盐土富含钙和磷质。南海各岛屿由于形成的年代较晚,面积较小,岛上的植物种类比较简单和贫乏,同时缺乏原产的特有种类。 南海各岛礁由于地理位置、面积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岛礁间植被差异较大。优势种乔木类有抗风桐、海岸桐、橙花破布木、红厚壳、榄仁树等,灌木类有草海桐、银毛树、海巴戟、海人树、苦郎树等,草藤本主要有细穗草、锥穗饨叶草、黑果飘拂草、白花黄细心、长管牵牛、无根藤等:滨海沙生植物以海刀豆、厚藤,滨豇豆、小刀豆、铺地刺蒴麻、蒭雷草、海滨大戟、海马齿、孪花蟛蜞菊等为主。 南海各岛礁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各个岛礁的植物和植被资源的调查研究,一直是植物学、生态学、林学、农学及地理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由于海况恶劣,以及周边复杂的政治环境等限制因素,我国植物学工作者仅对部分岛礁进行过几次规模较大的植物资源调查,从1947年张宏达先生最早调查西沙群岛的水兴岛,东岛等4个岛礁,到1974年陈邦余、陈伟球,1987年及1990年钟义,1992年邢福武、李泽贤、叶华谷等学者先后对西沙群岛各岛礁进行调查,近年来,童毅、邓双文、刘东明、王发国、邢福武等学者对西沙和南沙群岛进行了科学考察。自2018年开始,王祝年、王清隆,戴好富、袁浪兴,黄圣卓、段瑞军等对西沙和南沙群岛各岛礁上植物的种类、分布、覆盖度、群落结构、植被类型等进行了全面的踏查和样方调查,发现西沙群岛新分布植物172种,共记录维管植物626种105科391属,与前人研究相比,新增加了43%的种类;制作腊叶标本929份,拍摄影像图片4707张,收集保存种质129份。
实地考察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特色种质资源
CHARACTERISTIC GERMPLASM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