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编号: | 01p7010599000209 | 作物(植)物类别: | 热带药用植物 | ||
作(植)物名称: | 其它南药 | 种质名称: | 蕺菜 | ||
科名: | Saururaceae(三白草科) | 属名或亚属名: | Houttuynia(蕺菜属) | ||
学名: |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 种质类型: | 野生资源 | ||
主要特性: | 优质 | 主要用途: | 药用 | ||
保存圃(库): | 儋州热带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 | 收集单位: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 ||
收集时间: | 2008 | 入圃(库)时间: | 2008 | ||
资源联系人: | 王清隆 | 联系人电话: | 13518033259 | ||
联系人邮箱: | 13518033259@163.com | ||||
资源描述: | 引种自;腥臭草本,高30-60厘米;茎下部伏地,节上轮生小根,上部直立,无毛或节上被毛,有时带紫红色。叶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有时除叶脉被毛外余均无毛,背面常呈紫红色;叶脉5-7条,全部基出或最内1对离基约5毫米从中脉发出,如为7脉时,则最外1对很纤细或不明显;叶柄长1-3.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2.5厘米,顶端钝,下部与叶柄合生而成长8-20毫米的鞘,且常有缘毛,基部扩大,略抱茎。全株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水之效,治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及乳腺炎、中耳炎等。嫩根茎可食,我国西南地区人民常作蔬菜或调味品。 | ||||
种质图片: |